江山壮丽,我说黄河|大河之洲,东方既白

央广网2023-08-28 12:34:36

01:57

江山壮丽,我说黄河。我是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高级工程师朱书玉。

(荻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来到黄河入海口的人,都希望能一睹黄河入海的精彩瞬间,享受黄与蓝碰撞交融的视觉盛宴。但是作为一名在这个自然保护区工作30年的人,我却更喜欢那抹东方既白,因为它是那水天一色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颜色。

(成群的东方白鹳在这里安家)

我最难忘1997年4月27日,我和同事以及两位国外专家正在孤北水库附近开展调查,在水库北侧的沼泽湿地里,一群白色大型涉禽的身影引起我的注意。我赶紧拿起望远镜,发现那是东方白鹳。当时我特别兴奋地喊了起来,随即调查团队赶紧记录下了这一珍贵影像,一共19只,这是黄三角地区关于东方白鹳的首次野外确认。

(红滩湿地景观治理前后对比图)

当时我之所以那么兴奋,原因除了是第一次野外确认外,还在于90年代时,黄河缺水、长期断流,湿地不能得到有效补给,便不断退化,成为盐碱荒滩。后来,东营分两批共投资建设了15万亩湿地生态补水项目,而这群白色精灵的出现,有着许多意味。

(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野外测绘)

自此,一幅生态保护画卷徐徐铺展。为了更好地让鸟类“留下来”,保护区还先后实施东方白鹳、黑嘴鸥、鹤类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以及柽柳、野大豆等原生植物保育和水生生物恢复等工程,生物多样性逐步提高,也让越来越多的鸟类在此安家。

(罗布麻)

目前,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种子植物68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93种;有野生动物1632种,鸟类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3种。这里不仅成为东方白鹳的全球最大繁殖地,每年还有几百万只鸟儿在这里迁徙、越冬、繁殖,拥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

(麻鸭)

黄河绵延万里,终在东营入海,黄蓝交界处,尽是相拥的温柔。这片被温柔包裹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国际公认的湿地保护地,东营湿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其体现的环境服务对黄河文化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

(天鹅)

苏轼在他的《前赤壁赋》中说:“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在中国传统美学中,东方既白,是指黎明时太阳跃出地平线那一刻,天空蓝蒙蒙还透着点白,这正是东方白鹳在蓝天下翩翩起舞时的颜色。

这种颜色蕴含着“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的微妙时间节点,是一种带着希望曙光的颜色,黎明破晓时,一切都将迎来光明的未来。恰似在这里,我们第一次与它们的邂逅……

(孩子们到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研学)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江河中心副主任 田世民:

黄河河口地区是黄河入海的最后一站,母亲河在这里的状态最能体现我们对母亲河的保护程度。20世纪90年代,因受黄河断流的影响,三角洲地区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自1999年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以来,再也没有断流现象发生,自2008年以来,黄河三角洲地区累计生态补水12.49亿立方米,三角洲地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都得到有效恢复。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已经实施,《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条例》也于今年8月1日施行,未来在法制保障下,在黄河水的滋养下,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将进一步得到恢复。另一方面,这里也是人文元素聚集的地方,黄河从这里投入大海的怀抱,代表中华民族与世界交往的开放情怀,同时,黄蓝交汇区的独特景色又寓意中华民族在与世界交往的过程中和而不同,走自己特色的道路。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季苏平 柴华

记者丨吴菁 庞振 刘颖超 张馨月

编辑丨李璎月 李瑞

音频制作丨刘逸飞

视频导演丨吴菁

视频拍摄丨赵新生 杨兴旺 张逸飞

后期制作丨孙桓

包装设计丨宋瑜珊 苏倩

学术顾问丨任慧

专家统筹丨高琰鑫

学术指导单位丨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

鸣谢丨中共东营市委宣传部 东营市融媒体中心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键词:

上一篇:网游防沉迷还要防成年人“马甲”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