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新闻2023-08-17 05:27:36
原创 高雅娜 吴博婷 中国民航报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来车往……这是盛夏时节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现场寻常的一幕。而在这寻常一幕的背后,则蕴含着不同以往的意义:这是青海机场公司首次采用智慧建造管理平台实现全链条数字化协同管理的青海民航重大工程。
(资料图)
当智慧建造遇上高原机场,会遇到哪些难题,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近期,记者采访了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听他们讲述高原机场的智慧建造故事。
西宁机场T3航站楼整体框架施工完毕。
青海首个全链条智慧建造机场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被誉为青海民航“头号工程”,投资近百亿元,包括机场工程、空管工程和供油工程三部分。其中,机场工程主要包括建设与跑道等长的第二平行滑行道;建设15.8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扩建站坪并调整布局,使机位总数达到75个;建设16.9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1.8万平方米的货运库等生产生活辅助设施;配套建设助航灯光、消防救援、通信、供水、供电等设施。
5月9日,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新建T3航站楼项目混凝土主体结构提前20余天全面封顶,标志着T3航站楼整体框架施工完毕,工程正式进入金属屋面及幕墙安装阶段。新建T3航站楼主体封顶实现了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第一个重大节点,使得“三江之源、青海之钻”雏形初现。
西宁机场T3航站楼工程是青海民航发展史上最大的单体建设项目,由主楼和3座指廊组成,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和钢网架结构。该项目提前20余天封顶一方面源于施工方的加班加点;另一方面则在于使用BIM技术进行工序质量控制,针对高填方湿陷性黄土不利地质,创新采用行程标记工法,有效推进桩基施工,并通过高寒地区混凝土冬期施工技术等措施全力确保工程进度。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效果图。
随着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BIM)、高精度定位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民航机场建设逐渐形成全天候、全要素、全方位的施工数据获取条件。面对多源海量的工程施工数据和行业应用需求,智慧建造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青海省机场建设指挥部物资设备部总经理郭智勇表示:“在青海省‘一主八辅’建设格局中,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是首个智慧建造工程。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航站楼、飞行区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数据手段管理及应用,提供工程施工建设精细化管理方法,打破数字壁垒,提升工作效率,将‘事后控制’变为‘提前预警’及‘过程控制’,降低施工成本,提升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管理水平。”
BIM技术节约工期125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运用数字化施工、BIM技术等辅助项目全过程管理。“卫星定位”“高精度传感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传终端”“三维建模”等信息技术词汇成为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建设中的高频词。
“目前,BIM技术在北京大兴机场、成都天府机场、青岛胶东机场已经应用,鄂州机场BIM技术的应用更为全面深入。但在高原机场使用BIM技术目前还是比较少的,我们也在探索中。”郭智勇表示。
BIM的核心是信息,载体是模型。BIM是实现房屋建筑与大土木工程数字化的重要工具。在工程建设前,BIM可将所有构件的外形、尺寸、材质等信息转化为三维可视化数据,利用虚拟建造技术在计算机中预演施工过程。施工设备进场后,BIM可为数字化监控前端装置安装提供支持,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生成数字化施工报告,确保后台随时可查。
在传统施工过程中,不同施工单位无法看到交叉部分,BIM三维设计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可以及时对其进行修改。“基于精细计算,BIM技术强化了对现场人、机、料的掌控,节省了大量成本。在模型指导下,规避了传统项目一边施工、一边修改图纸造成的工程等待或停滞,缩短了施工工期”。
“我们通过建模发现设计存在的问题,提交问题报告1294项,截至目前已解决1175项;组织设计单位解决建筑、结构专业问题,持续开展管线综合设计应用实践。此外,工程的水、电、暖、消防等管线排布都是按照BIM模型生成的图纸进行规划的。”郭智勇说。
在施工过程中,BIM模型完成各单体楼场地布置模型22版,基础施工、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三维可视化交底视频26个,三期扩建工程整体和局部区域漫游视频22个,更方便项目管理人员实时掌握进度;完成各项目4D进度模拟视频,明确施工关键节点,并根据推演情况及时预判进度风险点。此外,通过BIM技术辅助方案编制,完成桩板墙施工模拟、中央C区基坑开挖回填、支吊架安装优化、砌体排砖施工模拟等具体方案制订,共涉及项目重点难点和关键节点13个。
据统计,BIM技术约为现场施工节约工期125天,节约资金1000万元。目前,项目已获得青海省BIM应用大赛一等奖、“智建杯”银奖及“共创杯”二等奖。郭智勇告诉记者:“在后期运行维护过程中,我们也将利用BIM技术对工程进行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字化施工实现实时监控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地处山谷之中,据测算,工程土石方量约达2056万立方米,填方最大高差达38米。
在桩基施工阶段,工程采用数字化监控设备,对3000余根桩基的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实现了对桩点位置、护筒顶标高、下钻深度、成桩时间、垂直度、孔深等关键作业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前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是在桩基旁用笔记录,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出现错误。采用数字化监控设备后,我们可以实时看到工程进度。每日完成了多少、明天要完成多少一目了然。它还可以协助监理人员完成桩基验收工作。”郭智勇表示。
该项目在施工现场布设了216个视频监控点位,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实现项目智能化、智慧化管理。现场施工区域进出口、加工棚、地下室施工出入口、重点施工作业区等主要部位均设有智能视频监控设备。“我们的高清摄像头可以清楚地看到车辆号牌信息,视频存储不少于30天,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力度更大了”。
为加大施工过程管控力度,项目每座塔吊都安装了一台高清摄像机,通过塔机监测与吊钩可视化技术可实时监测塔机单机运行和群塔干涉作业的信息数据,既加强了塔吊安全监控,又增加自动预警报警功能,从而避免塔吊事故发生。郭智勇介绍:“塔吊高近50米,驾驶员有时看不清下方人、车、物的情况。应用可视化技术后,驾驶员能清楚看到下面的情况,提升了安全裕度。另外,驾驶员进入驾驶室后进行人脸识别,后台可以远程看到整个驾驶室的情况。”
实时监控还体现在混凝土浇筑上。西宁机场昼夜温差大,尤其是冬天,当气温降至零下10摄氏度以下时,混凝土就需要添加防冻剂进行浇筑。因此,工程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设备,对桥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经数据经监理、施工单位现场共同确定后,相关数据将存档保留。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效果图。
在塔吊、桩基、高支模、摊铺、压实监测等环节,都可以看到数字化技术的身影。这些数字化技术将各施工要素信息转化为更直观的数据图像信息,并进行汇总、分析,指导施工人员及智能化机械设备高效作业,有效降低项目施工成本、管理成本,提升了施工安全裕度,提高了现场管理效率和工程质量。
智慧建造管控平台协同共享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投资金额大、参建单位多、各类工程信息繁杂,各个信息系统应用分散,使用和管理相对独立,集成度不高,系统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
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工程急需一个综合协同管理平台,将各类系统进行集成整合,掌握当前所有工程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资产以及现场施工等情况,辅助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项目进行数字化、精细化、可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智慧建造管控平台应运而生。
“智慧建造管控平台以全景可视、动态感知、辅助管理和BIM管理为抓手,开发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日志管理、电子档案、进场报验、竣工验收等功能,初步满足智慧建造管控功能需求,实现了智慧协同、无纸环保、信息追认。”郭智勇介绍。
全景可视即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对工程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动态感知即采用数字化施工系统收集施工过程中的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质量管控和精准施工;辅助管理即开发安全、质量、进度、资产管理等主要模块,集成工程各类信息;BIM管理即优化施工流程和工期安排,减少设计冲突和工程变更,确保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可控。
“我们开发上线了‘青机智建’微信小程序,同步平台端主要应用模块,通过个人手机即可登录使用,实现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地现场和移动办公。截至目前,注册用户近700人,覆盖参建单位和监理单位20家,实现了信息跨单位快速传递和工程实时信息协同共享”。
东方风来满眼春。当智慧之风拂过高原,青海机场便有了智慧的底色。对青海机场公司来说,智慧建造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在旅客服务、智慧运行等各个领域,青海机场公司将利用数字化手段,让旅客在高原机场体会到满满的科技感,享受便捷智慧的出行体验。(中国民航报 记者高雅娜 通讯员吴博婷)
(本文刊载于中国民航报2023年8月16日8版)
《智慧民航》导刊每周三
与广大读者见面
让我们一起
聚焦智慧民航建设热点
擘画全新未来
期待您的来稿!
投稿邮箱:icanews@163.com
更多推荐:
《智慧民航》导刊正式创刊!在这里读懂民航发展新图景首期推荐 | 憧憬2025 智慧塑造民航发展新未来聚焦智慧民航 | 期待2030 “五个一”目标基本实现聚焦智慧民航 | 展望2035 智慧化融合实现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覆盖聚焦智慧民航 | 智慧空管:开启高效运行时代聚焦智慧民航 | 一次飞行背后的“智能拼图”智慧赋能 | 四维航迹:精细化管制“黑科技”聚焦智慧民航 |北京大兴机场数字化转型记智慧赋能 | 智慧空管的未来之路聚焦智慧民航 | “智”飞跃 “治”飞跃智慧赋能 | 鄂州机场少人机坪背后的智慧密码智见•圆桌 | 智慧塑造民航业全新未来智见 • 圆桌 | 以智慧为抓手培育航空物流发展新动能智慧赋能 | 打造数智间隔新范式 共筑智慧空管新未来智见•圆桌 | 数字化转型助力智慧机场建设聚焦智慧民航 | 以“智”取胜——让机场更好建、更好用、更好管智慧赋能 | 生物识别技术:无感出行 步履不停聚焦智慧民航 | “航空5G”为民航运行增速赋能智慧赋能 | 智慧防疫:不掏手机 “码”上就走智见•圆桌 | BIM培育智能制造新动能智慧赋能 | RFID让行李“出行”无忧无虑智见•圆桌 |云网融合赋能民航数字化建设智慧赋能 |出行“无纸化” 便利你我他聚焦智慧民航 | A-CDM:无缝信息支撑高效协同智慧赋能 | 旅客出行“心中有数” 行走机场“再不迷路”智见•圆桌 | 数智驱动 推进民航持续高效安全发展智慧赋能 | 大兴机场以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有生命”的航站楼聚焦智慧民航 | 民航的“绿色智慧”智慧赋能 | 赣州机场无人导航台 有了“智能千里眼” 运行尽在掌握智见•圆桌 | 智慧引领“人享其行” 构建旅客服务新生态聚焦智慧民航 | 厦航天枢飞行计划系统:“智慧白鹭”自主行天下智慧赋能 | 白云机场ACIS系统让机坪联合运行“所见即所得”聚焦智慧民航 | 融合发展 构筑大空管时代智慧赋能 | 基于卫星的地空通信:万米高空 时刻互联聚焦智慧民航 | 厦门机场:打造数字化运行效能标杆智慧赋能 | 城市空中交通畅想 低空飞行 筑梦未来聚焦智慧民航 | 绿色的机场光伏让天空更蓝智慧赋能 | 东航:数字力量赋能疫情防控聚焦智慧民航 | 激活智慧空管系统的“神经末梢”聚焦智慧民航 | 数字赋能 低碳发展 空中丝路越飞越宽广智慧赋能 | 机器人“体检医生”为机场道面“把脉问诊”智见•圆桌 | 加强资质管理 夯实安全根基智慧赋能 | 广州白云机场:以智慧塑造全新未来聚焦智慧民航 | 无人驾驶航空开启航空新时代智见•圆桌 | 共生互联 赋能智慧化建设智慧赋能 | 智慧跑道:保障机场跑道安全的“智能管家”聚焦智慧民航 | “互联网+货运”的郑州答案智慧赋能 | “5G+AR”用“黑科技”维修飞机时代已来临聚焦智慧民航 | 专访李劲松:以数字化为锚 激发创新新动能智慧赋能 | 民航北京监管局:把脉到“云端”聚焦智慧民航 | 创新驱动 让发展之路更智慧智慧赋能|助航灯光“点亮”智慧机场安全运营新模式智见•圆桌 | 民航CIO论坛:擘画蓝图向未来智慧赋能|鄂州花湖机场:争当智慧机场建设先行者智见•圆桌 | 无人机飞出城市空中交通新航路智慧赋能|昆明机场“蓝绿色”护航安全推出路聚焦智慧民航 | 电子执照飞全球 无障碍通行不再遥远智慧赋能 | GIS赋能智慧机场建设智见•圆桌 | 航食尚品 服务人民智慧赋能|FOC系统 “最强大脑”守护民航运行安全智见•圆桌 | 立足小客舱 真情暖春运智慧赋能|东航江苏公司:大数据为飞行管理插上“智慧翅膀”聚焦智慧民航 | 无人机物流:打造智能物流新形态智慧赋能|哈尔滨机场:智慧赋能 锚定“品质工程新标杆”目标聚焦智慧民航 | 一码通行 货畅其流:航空物流货物轨迹数字化的深圳机场样本智慧赋能|舟山普陀山机场:探索能源管理新模式聚焦智慧民航 | 首都机场:数字化平台构筑数据底座 技术与系统助力服务升级智慧赋能|“厦门空管制造”那些事儿聚焦智慧民航|民航安全发展 增添智慧亮色智慧赋能|智慧山航:数字赋能打通货运链条节点聚焦智慧民航|推动飞机智慧维修 打造数字MRO企业智慧赋能|智慧运行呵护“银鹰”憩息港湾智慧赋能|智慧升级 为大湾区“空中匝道”护航智见•圆桌 | 守护蓝天 低碳发展智慧赋能|多系统协同 赋能保山机场安全运行聚焦智慧民航 | 浦东机场智慧创新生态多维生长智慧赋能|东航物流引入无人仓配技术 提升运行安全与效率聚焦智慧民航|湖南航空IAOC:“智慧中枢”开启创新未来智慧赋能|执自主创新之笔 擘画数智厦航发展蓝图聚焦智慧民航|数据管理让民航数据用起来 应用创新活起来智慧赋能|睿达者:做机场安全的全天候守护者聚焦智慧民航|智慧机坪:“万物互联”守护安全智慧赋能|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黑科技”便利旅客出行聚焦智慧民航|中小机场:数字化转型 智慧化提速智慧赋能|中宇航信EasyGo飞行计划系统:为民航智慧化建设探路聚焦智慧民航|前后舱协同应用:释放空地互联无穷潜力智慧赋能|新疆空管局:数据“大脑”让流量管理更智慧聚焦智慧民航|长沙机场:打好“数字地基”,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智慧赋能|成都天府机场:智慧资源管家助力航班增量聚焦智慧民航|“民航+区块链” 为行业发展添动能智慧赋能 | 威海机场“创新”作答,让机务保障与智慧空港相融相长聚焦智慧民航|连云港机场:低成本的智慧革命 助“大圣故里”再翻筋斗云智慧赋能 | 小科技,大便利:解码容易错过的智慧畅行“隐藏菜单”聚焦智慧民航|东航信息团队:深耕智慧创新 助力行业复苏
原标题:《智慧赋能 | 西宁机场三期扩建工程 高原机场智慧造》
关键词: